1 氣虛質 氣短派、出虛汗、愛感冒
占人群比例:12.71%。以西部和東北地區多見,無業和重體力勞動者多見;身體肌肉松軟;容易患感冒和胃下垂,建議多吃益氣健脾食物,少吃耗氣的空心菜和生蘿卜等。
2 癥狀表現
常見癥狀:1、自汗、脈弱、舌邊有齒痕、肌肉松軟不實 2、易疲乏、氣短懶言、精神不振 3、易感冒、脈弱
體貌特征:干性皮膚較多見、也可見敏感性皮膚,肌肉松弛,長黃褐斑。 易出現消瘦或肥胖(脾胃不佳,易消瘦。腎氣虛,因體液不化而虛胖。
心理特征:性格內向,不喜冒險。
環境適應能力:不耐受風、寒、暑、濕邪。
3 發病傾向 氣虛體質大多導致一些不太嚴重的慢性病,如任其發展,久而久之也會形成像鼻咽癌這祥的惡性疾病。
01 月經不調:氣虛導致臟腑失調,從而引起月經紊亂,有時是提前,有時則是量少,但持續很久。
02 反復感冒:氣虛者抵抗力較差,很容易感冒,而且感冒之后還不容易好。
03 鼻咽癌:氣虛者經常感冒,從而導致反復鼻塞,再加上氣滯于此,久之容易致病。
04 內臟下垂:氣虛不能升提,肌肉無力,易致胃下垂、眼臉不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等病癥。
05 長色斑:氣虛者氣血化源不足,面色就會發黃、缺乏血色、甚至長色斑。
06 皮膚痛癢:氣虛較為嚴重時,體內衛氣較弱,很容易引發皮膚騷癢。
07 慢性炎癥:氣虛者一旦染上炎癥,很容易轉成慢性病,如慢性盆腔炎(女性)和慢性支氣管炎。
08 落枕:氣滯不暢,集中在某處就容易形成疼痛,如落枕、腹痛、頭痛等,通過按摩可以緩解。
09 發低燒:氣虛者衛氣太弱,容易發低燒,而且痊愈后依然是病怏怏的,非常虛弱。
10 高血脂:氣滯也會導致血流不暢,減緩了血流速度,導致血脂堆積,從而引發高血脂。
11 易致肥胖:脾虛者吃得少則瘦弱,如果胃口好則虛胖,這是很多營養吸收不了,堆積在體內所致。
12 排泄不適度:氣能起到固攝把門的作用,氣虛者此項功能較弱,容易導致尿多、汗多、大便次數多、月經崩漏、白帶過多等癥。
4 形成原因
01 先天因素:胎兒時營養不足、早產、喂養不當、父母一方是氣虛質;
02 長期節食:胎兒時營養不足、早產、喂養不當、父母一方是氣虛質;
03 過度用腦:神過勞,長期過度用腦,勞傷心思,思慮傷脾;
04 重體力勞動:形過勞,曾是重體力勞動者或者是職業運動員;
05 過多吃冰冷食物:喜歡吃冰冷寒涼、肥甘厚膩、缺乏運動;
06 七情郁結:七情郁結,不開心,尤其是吃飯時生氣;
07 大病久?。?/strong>大病、久病之后 元氣大傷;
5 調養原則
調養原則:補氣養氣,脾、胃、肺、腎皆當溫補
飲食養生:細水長流,忌冷抑熱
精神養生:忌思慮過多,宜少波動
起居養生:謹避風寒,不要過勞、熬夜等耗氣行為
6 食物調養
宜--益氣健脾的食物:黃豆、白扁豆、雞肉、泥鰍、香菇、大棗、桂圓、蜂蜜、糯米、粳米、小麥、紅薯、牛肉、青魚、鰱魚等。
忌--耗氣的食物:空心菜、生蘿卜、山楂、佛手柑、檳榔、大蒜、苤藍、香菜、胡椒、中指、紫蘇葉、薄荷、荷葉;
茶--補氣茶飲:參片、銀杏葉、毛峰茶、黃山金菊、葡萄干、桂圓、枸杞、紅棗、黑芝麻、冰糖
藥--食用補氣中藥:人參,西洋參,黨參,太子參,黃芪,白術,山藥,白扁豆,甘草,大棗。 腎為氣根,可加五味子、枸杞子等益腎填精之品。
7 穴位保健
a、足三里穴
位于:在小腿前外側,眼下四指凹陷處;
功效:具有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、扶正祛邪之功能。被人們稱為“保健穴” 和“長壽穴”。 民間流傳有“常灸足三里,勝吃老母雞”的說法。
按摩法: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,兩側同時操作。每次按摩5分鐘,按壓時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、發熱的感覺。兩手按住兩側穴位,朝同一方向轉動(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),轉36圈后,再朝反方向轉動。兩手手指要帶動皮肉,不摩擦表面的皮膚。
艾灸法:對于體形較胖,體內寒濕或痰濕較重的人,最合適的辦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,每次15分鐘,一天1~2次即可,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,不易燙傷。
b、關元穴
位于:前正中線上,臍下3寸;
功效:補氣要穴。常灸關元穴,可強身健體、延年益壽??梢詼赝ń浗j、行氣活血、培腎固本、 調氣回陽、補虛益損,壯一身之元氣。
按摩法:將雙手交叉重疊置于關元穴上,稍施壓力,然后用交叉的雙手快速地、小幅度地上下推動。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,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。
艾灸法: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后,對準關元穴熏烤。艾條距離皮膚約2~3厘米,感覺皮膚溫熱但并不灼痛,每次灸15~30分鐘,以灸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,隔日灸1次,每月連續灸10次。
c、氣海穴
位于:前正中線上,臍下 1.5寸;
功效:補氣要穴。有“氣海一穴暖全身”的說法。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、化濕理氣的作用。
按摩法:先以右掌心緊貼氣海穴,按順時針方向分小圈、中圈、大圈,按摩100~200次。再以左掌心,逆時針按摩100~200次,動作要輕柔緩慢,按摩至有熱感,你就能感覺到體內的氣血順暢,身體輕松。
d、神闕穴
位于:即肚臍;
功效:有溫補元陽,健運脾胃,復蘇固脫之效。
神闕穴的保健方法:
揉中法:每晚睡前空腹,將雙手搓熱,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,順時針揉轉(女子相反),每次360下。
聚氣法:端坐,放松,微閉眼,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,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,以感覺溫熱為度。
意守法:放松,盤坐,閉目,去除雜念,意念注于神闕,每次半小時以上,久之則凝神入氣穴,穴中真氣發生,胎息則慢慢啟動。
按壓法:手指按在肚臍眼上,不要任何揉動,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節按力大小。 按壓時平心精氣,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上,數自己的呼吸數,100次就夠了,一天一次。
8 運動保健
以柔緩運動,散步、打太極拳等為主, 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, 忌用猛力和長久憋氣。平時可按摩足三里穴。
呼氣提肛法: 首先吸 氣收腹,收縮并提升肛門,停頓2~3秒之后, 再緩慢放松呼氣,如此反復10~15次。
八段錦:注意其中的“兩手攀足固腎腰”和“攢拳怒目增力氣”加做1~3遍。
9 四季調養
春季:萬物生長,要保肝氣。肝氣足則脾健,人也就不易氣虛。避免過勞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之外,不要盲目進補。
夏季:使人浮躁不安,情緒波動而傷肝導致氣虛,要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,利于氣機的疏泄。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。
秋季:進補前先養脾胃。以免消化功能弱而導致更虛。吃一些健脾胃的清淡飯菜,把夏天積累在腹內的東西清空。
冬季:是增補元氣的好時候,氣虛患者尤其要注意補氣,可以選用山藥羊肉湯、黃芪人參粥等補腎健脾之物。
10 膳食調養 改善氣虛消瘦,面色無華,神情疲憊的膳食
美容藥膳:大棗粥、薏仁粥、人生粥、山藥粥
補氣藥膳:黃芪童子雞、四君子湯、山藥鯽魚湯、參藥煨乳鴿